很难想象,这里曾是一片荒滩,正是科学规划、高效安置、持续扶持、整合资源,把这昔日的荒地变成为如今的旅游热土。
“现在的生活太好了,搬迁以后,住的是小洋房,还吃上了‘旅游饭’。”移民李洪树一脸幸福地说,旅行社一早就给他联系,今天有100多人要到他的农家乐里就餐,他一早就准备好了豆花、腊肉等待游客的到来。
与胜利村相隔不远的关村,投资800余万元的移民工程关村坝连接线打造了该村穿山通道,不仅解决了移民群众的出行问题,还带动了该村红色旅游发展。
修通致富道路产业兴旺民安康
大渡河移民综合发展百里走廊项目的步伐,与国家级“大渡河风景道”的建设几乎同步。沿着最美走廊顺流而下,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先锋村,富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彝家新寨集中连片,移民产业路串接起移民安置区与产业园区,生产生活有效衔接。
先锋村属于龚嘴电站库区全迁移民村,近年来,累计投入移民后期扶持等各类资金4600余万元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产业发展有力有效。

“引入桃花渡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采用‘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”,实行市场化运作,收益按股分成,推进先锋村旅游脱贫、旅游富民。目前,已建成以4000亩绵竹基地、5000亩牡丹基地为中心的桃花源休闲观光旅游园区;结合龚嘴库区风光,推进亲水栈道建设,打造百亩桃花渡,推出田园文化、田园氛围景观小品,形成综合旅游服务区。”先锋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福银介绍道,依托产业发展,移民不等不靠,人均年收入已经跃上了2万元。
筑好“精神家园”移民精神展风华
后期扶持,不光要扶持移民群众的钱包鼓起来,更要扶持移民群众的精神富起来。沙湾区葫芦镇祝村是沙湾电站移民村,通过党建、文化、产业、人居环境、基础设施“五管齐下”,党建文化宣传栏,文明新风宣传画墙立起来了,休闲广场建起来了,体育健身器材配起来了,茶叶、水果发展起来了,房前屋后管起来了,村容村貌美起来了,精神文明提升了,村民干事创业的干劲更足了,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增强。

村两委还引导移民群众成立了“别样红”文艺表演队,走出去参加文艺表演;自创自编“三句半”、快板、小舞蹈等作品,将党的政策方针融入小品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中,让移民能够看到、听到、感受到。由于治理有效,祝村于2019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
腾出发展空间高质量引领新生活
移民安置,腾挪出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。“最美走廊”下游末端的安谷水电站分场村移民安置点建于2015年,占地面积87.38亩,共安置移民187户665人。安谷水电站的兴建,腾出了昔日群众散居的小岛和昔日穿行其中的小岔河滩地。如今,移民新居错落有致,数百亩良田集中成片,发展粮蔬立体种植,还建起了高科技智慧农业大棚,已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园区。

祝伟强一如既往走进大棚,检查物联网温控系统、观察番茄苗长势……这是他的工作日常,他负责的智能温室大棚占地10亩。大棚外,高标准农田里的玉米和花生已抽出嫩芽,翠绿可人。
从滩地到农业产业园,是库区移民打破资源束缚,拓展耕地增量的创新之举,也是后期扶持工作的创新体现。建起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,有力带动乡域经济发展,移民土地流转,就地务工为园区提供劳动力,村美民富产业兴,增强移民群众幸福感。
“有水有电有花园,住的就像个小别墅,家门口就有工作,照顾老人小孩都很方便。”说到移民后的变化,黄旭慧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。
流年驰隙,山川新颜。移民政策的最终落点,是群众触手可及的温热。从“点”入手、串“点”成“线”,大渡河移民综合发展百里走廊这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百里画卷已跃然在眼前,期盼着更加美丽、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