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事要闻
党中央国务院信...
省委省政府信息
综合资讯
区县动态
通知公告
媒体聚焦
文件法规
媒体聚焦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川观新闻 :乐山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,让绿生“金”
发布时间: 2024-12-26     来源: 川观新闻 浏览量统计:
打印 分享到 :

乐山观察牛萍

“今年的爱媛果冻橙又要丰收了!”12月24日,晨曦初破,金色的光线穿透薄雾,斑驳地洒在郁郁葱葱的柑橘林上,村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采摘。

站在村里的一处小山坡上,井研县界牌村党支部书记余建华俯瞰这一地金黄介绍道,“这得益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。”余建华介绍,近年来,全村将4800多亩的荒地统一流转来发展柑橘产业,通过持续实施坡改梯工程,让水不流失、土不下山,曾经的荒山荒坡“摇身一变”成为水土保持的生态园。在他的右手边,一道道规整顺畅的石砌堡坎,发挥着保水保土的大作用。

“日子越过越好。”界牌村村民张秀凯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。当地农民新增了土地租金,实现就近务工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。

28名业主以及龙头企业纷至沓来,柑橘链条不断完善。“现在一迈出家门就是好风景,每年都能吸引周边不少群众前来游玩、休闲。”余建华介绍说。

从“沉睡资源”到“美丽经济”,绿水青山让这个村庄尝到了甜头。

1

沙湾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

点“石”成“金”,“石山”变“青山、金山”

在相隔不远的沙湾区,水土流失治理有着新的实践。

“沙湾区地貌特征概括为‘七山、两丘、一坝’,‘七山’中七成以上是喀斯特地貌,总面积达298平方公里。”沙湾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喀斯特地貌极易导致土地石漠化、沙漠化、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。

为了破解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“喀斯特之痛”,在沙湾区的太平镇绿化村和沫江村片区,通过背土填山、去石覆土治理石漠和荒滩、改良树种等方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在喀斯特地貌上改良土壤质量、提高土壤抗蚀能力,缓减水流速度,降低水土流失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在种植方面,沙湾区利用荒山、荒坡、废弃工矿用地发展种植川佛手、柔毛淫羊藿“两味药”,在喀斯特地貌上创造出“两味药”的“石缝经济”,治理与发展良性循环,让昔日“石山”变“青山”进而变“金山”,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。截至目前,沙湾区累计治理2.8万余亩喀斯特地貌。

美了生态,火了乡村,将水土保持措施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助力山区乡村插上腾飞的翅膀,带动乡村百姓共同致富,建设美丽乡村,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果应用得到充分体现。

2

井研县界牌村柑橘林

以点带面做好新时代水保文章

如今,从丘陵地区的坡改梯到去石覆土治理石漠,这样的蜕变正在嘉州大地持续上演,通过构筑“生态修复、生态治理、生态保护”三道防线治理水土流失,疏通转型发展“痛点、难点、堵点”,实现美丽生态、美丽经济、美好生活的深度融合。

2024年,乐山市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5平方公里,水土流失面积、土壤侵蚀强度“双”下降,河流水质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改善和保护。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带动了生态农业、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,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,实现了“生态美”与“百姓富”的有机统一。

“天蓝、地绿、水净,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,也彰显着蓬勃的生态效益。”乐山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乐山紧扣“水生态”推进水土保持提质增效,实现由“治”到“防”转变,由“量”到“质”提升,由“绿”到“优”深化。

接下来,乐山将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重点,全面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积极探索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换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