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事要闻
党中央国务院信...
省委省政府信息
综合资讯
区县动态
通知公告
媒体聚焦
文件法规
区县动态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区县动态
市中区水务局 围绕“两会”精神,谈成效、话发展
发布时间: 2021-12-03     来源: 市水务局 浏览量统计:
打印 分享到 :

11月23日上午,乐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。陈光浩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,报告内容振奋人心、催人进取。回顾过去五年,我们感慨万千;展望未来五年,我们意气风发。报告中指出,未来五年要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提升现代农业水平,推进乡村建设行动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”

过去五年来,市中区水务局在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我们坚持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奋勇争先,抢抓机遇,真抓实干,为市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。

一是资金保障到位,水利工程补足短板。投入4.49亿元,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项目69项,治理中小河流50余公里,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座,恢复蓄水1000万立方米,恢复、改善灌溉面积1.2万亩;完成水土流失治理50平方公里。投资2.31万元,提升1.5797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,其中解决全区1633名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,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。

除险加固后的板塘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工农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和平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红光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红花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红旗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红月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健丰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龙头沟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牟子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牛心寺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天宫山水库

除险加固后的渔沟水库

恢复重建后的金水湾堤防

杨湾堤防饶坎段整治工程(一期)建设

水口镇峨眉河防洪工程

二是监管持续跟进,水利行业绿色发展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从“有名”到“有实”,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工作体系,河湖“清四乱”逐步常态化和规范化;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水资源节约管理更加严格;农村水环境治理、河流水质改善明显;认真开展市中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,通过运用卫星遥感“天地一体化”、无人机监测、现场复核等手段,实现了对全区生产建设项目的全覆盖监管。

市中区河湖长制“进单位”宣传活动

长江禁捕、河长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讲活动

竹公溪生态河堤

整治后的凌云河

水土流失综合治理

        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三是统筹发展安全,防汛减灾取得实效。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成功应对2019年8.6洪灾、2020年8.18洪灾,实现市委市政府“三零”防汛目标。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、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及各危险区域网格化分片包干管理职责,防汛体系逐步健全;全覆盖开展山洪灾害危险区、水库、堤防演练,防汛演练深入细致;与市水文局、市气象局紧密对接,实现市区水文、雨情信息共享同步,信息预警准确到位;通过部门联动、区域协作,全区各单位牢固树立防汛减灾“一盘棋”思想,实现共享、共防、共抗、共建,指挥调度集中有力。

区委书记左小林调度全区防汛减灾调度会

市中区开展超标准洪水防御演练

杨湾河堤抢险修复

汛前抢险水口峨眉河水毁

汛前抢险水口峨眉河水毁

五年来,水务工作成绩斐然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,推动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“3226”工作思路落地落实,水务局任重道远。结合“两会”精神,落实报告中“提升现代农业水平,推进乡村建设行动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”要求,我们将有以下打算。

一是巩固完善农村供水体系。以农村供水保障为主要内容,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,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%以上,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稳定在90%以上。全面推进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,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网络,着力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。积极申报创建乡村水务示范点,在城市供水主管网已覆盖的镇(街),建设连接各村组的供水支管和入户管道,加密供水管网,优先考虑市区重点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、农业园区等区域,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农村规模化供水率。

二是持续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。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,切实改善小河流域生态环境。明确划定河湖岸线,有效管控涉水空间和范围。推进河湖生态流量管理,强化水资源保护,严格取用水管理,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逐步提升。强化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管,切实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管水平。强化水土保持监管,运用现代技术手段,实现对全区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全覆盖。

三是切实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。持续开展水库除险加固整治,消除水库安全隐患。加强大江大河堤防整治修复及中小河流治理,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堤防险工险段进行整治修复,形成较为完善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,确保安全度汛。

四是逐步丰富水文化内涵。坚持把水美新村作为“新农水”的有机组成部分,围绕“水安全有保障、水资源有保证、水环境有质量、水生态有保护、水文化有底蕴、水景观有特色”等内涵,推进水美新村建设。加大水利工程实际内涵和作用成效的宣传力度,结合乡村振兴工作,探索水利文化服务文旅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